首页 > 商业平台 >

【全球聚看点】桃花溪里的“南山”

时间:2023-04-09 15:11:33


(相关资料图)

费菲

一切都回到了三年前的节奏——依旧是天色朦胧、睡眼蒙眬的六点半,依旧是从城中心往郊区的“一路向东”。我曾和孩子戏言:“你每天都迎着太阳上学,追着落日回家,多么有朝气啊!”在车里,她一边听英语广播一边吃早餐;车窗外,是一个路口接着又一个路口,似乎我一直在追赶前方那个即将跳闪的绿灯……路两旁的房屋和农田匆匆掠过,余光中似有一树树淡粉在灰墙黛瓦间流动,是桃花吗?是春天的桃花吗?

回到家,终于把心安放在书桌前,洒在窗前的春光正好。打开孩子的经典赏析讲义,开篇就是张旭的《桃花溪》,想来这也是老师精心安排的与时下季节相宜的篇目。“桃花尽日随流水,洞在清溪何处边”,读到这儿,我自然而然地开始释义:桃花落尽,随流水逝去,桃花源的入口在清溪的哪边?逐字随行,下面的注释却提醒我“尽日,指整日”,原来桃花已随水流了一整天,或是没日没夜地流,不知流了多久……一个“尽”字,打开了三月桃花的无尽想象。诗人不只想说桃花的花自飘零水自流,意在表现它的盛放,诗句的意象因此更为开阔,所蕴含的情绪由感伤转为感慨。那为何还说没有找到桃花源呢?是不是作者看到桃花,看到它们在春日里开得热闹的景象,又分明觉得那不是他要找寻的桃花源?果然,孩子在诗句旁标注:“不是桃花溪的桃花不好看,而是对世外桃源的向往,对无法找到真正的桃花源的迷茫。”

那作者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?如果仅仅是“行行复行行”,追寻却未得,似乎显得太过乏味。古人把我们引向一片意味更为深长的天地,正如《雪夜访戴》里的王子猷,在那个寒冷的风雪之夜坐了一宿船却没见到戴逵。有道是“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?”尽管这条风雪之路通向心心念念的戴安道,若真见到“精神偶像”,原路早已山重水复,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人“忘路之远近”,迷失于空间与时间。所以,随性就好,尽兴才好。记得三年前的暑假,和孩子一起到陕西蓝田寻访王维的辋川别业。山谷下,曾经水流湍急的“栾家濑”已近干涸,虽无当年的“汛汛凫鸥渡”,却能感受到《鹿柴》的“空山不见人”。八百里秦川,山河故人。我们在落日松风里、在“飞鸟去不穷,连山复秋色”中,与诗人和他笔下的山水无限接近。

追着落日,缓缓而归,依旧是一树树淡粉点缀在路两旁。这次,我有意无意地和孩子聊起《桃花溪》。我说,还有一种是看似得到,其实……孩子立马补充了一个词“非得”。从“未得”到“非得”,那是不是意味着永远无法得到?“妈妈,‘何须多虑盈亏事,终归小满胜万全’……”

尽日奔波的求学路,还好没有错过一路的美景和美好。和孩子的共读之路,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,我们向往的桃花源又在哪儿?

暂且忘路之远近,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“南山”。

上一篇: 下一篇:
x
推荐阅读